——中方县蒿吉坪瑶族乡人大助力乡村振兴侧记
“修溪镇这个种植规模比我们大”“他们这个栽培技术好,抗病虫害技术比我们厉害”“他们的亩产比我们多两到三千块,授粉挂果上有技术”“彭主任,能不能让他们也去我家地里指导下技术?”。在修溪镇千亩罗汉果基地旁,蒿吉坪瑶族乡的罗汉果种植户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着“致富经”。面对着辰溪县修溪镇的千亩罗汉果种植基地,他们显得既惊讶又兴奋。
乡村振兴工作开展以来,中方县蒿吉坪瑶族乡作为全县唯一一个少数民族偏远乡镇,始终坚持以富民兴产为导向,紧跟中方县“三大产业”发展步伐,在中草药种植销售的赛道上稳步发力,着力培育艾草、罗汉果、百合等特色中药产业,积极探索打造农业发展的“瑶乡路子”,以特色种养产业发展带动瑶乡群众致富增收。
在该乡罗洪村,以杨学站为代表的罗汉果种植户们成了第一批富起来的人,但收粉技术短板、“看天吃饭”的问题,依然影响着广大种植户的稳产增收,也时刻牵动着县乡人大的心,“他们其他乡的种植户有些一亩可以产出两万多,我这里为什么不行,可以组织我们去学习吗?”在一次县人大走访调研乡村振兴研讨会上,杨学站对县人大工作人员提出了自己的“不服气”,“我2021年种了六十亩,由于技术不行,每亩只有一万元左右的收益,除去成本每亩才赚四五千,只能保证生活支出。去年我扩大规模,种了两百亩,但天气干旱,技术不行产量又没上来了,虽然也赚到了钱,但效益总比不过其他县里的种植户。”
人民有所呼,人大有所应。县人大充分发挥助产业、促增收的桥梁纽带作用,马上和辰溪县罗汉果种植大镇修溪镇取得联系,在这个万物复苏的春季,架起产业发展连结桥,县人大带领瑶乡及全县的罗汉果种植能手,以“走出去,学进来”的方式,集体赴辰溪县修溪镇考察学习罗汉果种植产业发展情况,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交流学习。
2月24日,在修溪镇八家塘村罗汉果种植基地,当地罗汉果种植土专家耐心细致的进行田边授课,从成本控制到销售路径,从种苗培育到授粉挂果,从虫害预防到施肥控水,一个小时毫无保留的倾囊相授,让杨学站和种植能手们大开眼界,受益匪浅。在镇里的罗汉果加工厂,大家参观了果品粗加工车间和相关制成品,详细了解产业链运营、带动就业、产品市值等情况,最后来到修溪镇政府进行深入交流,镇党委书记余斌用最质朴的发言讲述了发展罗汉果产业一路以来的艰辛和百姓致富后的幸福,引起了参会各方广泛的共鸣,纷纷表示,要广泛宣传,做好示范,充分调动群众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因地制宜发展罗汉果产业,推动农业增效,带动农民增收。
课程虽短,意犹未尽,回乡的大巴上,学习的气氛仍在升温。杨学站一边整理“学习笔记”,一边盘算着怎么开展技改,让自己两百亩的种植基地增产丰产。种植户米桂花准备建议村里建设“冷链”物流,争取果子卖出更好价格,新“入圈”的杨春友今年准备先种5亩,正拿着本子计算着初期投资。人大架起的连接桥不仅联通了两个乡镇的产业联系,更连结起人民共同富裕的宽阔道路。该乡人大主席王亚龙表示,将持续发挥基层代表服务一线的作用,积极将考察成果转化为发展成果,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筑起更多的产业“连结桥”、民生“连心桥”、发展“共富桥”。(王亚龙)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网站APP二维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