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邱威鹏
调查研究是地方人大提高监督质量,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的基本工作方法,是成事之基,谋事之道。今年来,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县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这一主线,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相结合,精心组织调研活动,主动为县委当参谋、向政府提建议,通过真调研推动真落实、带来真实效,助力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高人大工作的实效。
选题:既接天线又接地气
在年初制定人大工作要点和监督计划时,明确调研课题要有针对性、前瞻性和实效性,必须紧扣中央、省委、市委重大决策部署和县委中心工作,必须聚焦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必须结合人大代表建议意见集中的问题。选题要广泛征求县“一府一委两院”、人大代表及广大群众意见,变“闭门选题”为“开门纳谏”。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多轮讨论研究,县人大常委会将党中央高度关注的粮食安全问题,中央、省委、市委高度重视和各级人大重点推动的财政预决算、国有资产管理、政府债务管理等工作,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社会养老服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乡村振兴发展等民生事项列为调研课题,切实做到调研到关键处、参谋到点子上、服务到决策中。
形式:上下联动协调配合
调研课题一经确定,县人大常委会科学制定调研方案,成立调研组,由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任组长,其他分管副主任为副组长,相关委室负责人为成员,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为主抓、相关委室具体抓的有力工作格局。并明确除常委会组成人员、专委会委员参加外,还吸收熟悉相关工作的人大代表和专业人士参加,调研涉及的有关乡镇人大积极配合,做到上下联动、协调配合,以便发现问题,提出有分量的意见,推动调研工作走深走实。2022年4月29日,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杨景明带队到县二中调研教育工作,针对学校反映的基础设施、教学设备、师资队伍、校园安全等11个方面的问题,形成调查发现问题清单向县人民政府交办,推动相关问题逐步化解。
方式:多管齐下点面结合
在调查研究工作中,县人大常委会不断探索创新调研的新手段、新方法、新途径,努力增强调研工作的实效。调研前,组织调研组成员进行调研培训,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明确调研目标。调研方式综合运用听取汇报、委托自查、现场考察、书面调研、走访群众、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方法,打好调查研究“组合拳”。注重点面结合、良莠结合、明察暗访、多方联动,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调研,充分掌握第一手资料,提高调研的真实性、全面性和代表性。调研过程借助多方力量,一方面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与群众联系紧密的优势和特点,组织各级人大代表参加调研活动,将代表意见建议作为调研报告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邀请有关专家和有关职能部门参与调研,借助专业优势,增强调研的针对性和专业性。形成调研报告经反复研究修改后,都提交专委会全体会议和主任会议讨论,事关全局工作的还提交常委会会议审议,广泛征求意见建议,既做到观点鲜明、语言简练、反映问题“原汁原味”,又做到提出的意见建议“对症下药”、切实可行。
落实:跟踪问效不走过场
在今年的调研活动中,县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求真务实、深耕细作,坚决摒弃浮光掠影、浅尝辄止等做法,敢于触及深层次矛盾,敢于指出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不足。比如在全县教育工作调研中,历时3个月,深入全县28所中小学学校及幼儿园实地调研,召开集中座谈20余场,涉及人员200余人,收集各类建议239条。形成的调研报告内容具体、数据详实,系统总结了全县教育工作情况,并列出存在的六个方面的突出问题,提出的建议意见立足长远、符合实际、切实可行,受到县委充分认可,得到政府及相关部门、人大代表的高度评价。注重调研成果的转化运用、跟踪问效,将调研成果与人大依法监督紧密结合,听取和审议了县人民政府相关专项工作报告,分别作出了审议意见;对“一府一委两院”有关领导、5个政府工作部门分别进行履职评议和工作评议对象,并开展人大代表满意度测评,推动这些工作落实见效。比如,为提升全县高中教育质量,县人民政府将新建第二所普通高中学校纳入计划规划;为守护耕地安全,县农业农村局加大耕地抛荒、非粮化治理,在部分乡镇开展了耕地土壤结构调整试点;为化解社会关切的养老服务问题,加快建设完成藕团乡中心养老院,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为加强对政府债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监督,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靖州县人大常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债务审查监督的若干措施》,正在研究制定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监督的相关制度机制,切实将调研成果固化为体制机制,推动工作效能提升。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网站APP二维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