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吴俞贤 黄远河
沅陵位于沅水中下游,武陵山与雪峰山交汇处,山峦叠嶂,溪河纵横,气候温和,适宜中药材生长,是湖南省黄柏、厚朴、杜仲药材主要产地,全国第三次中药材资源普查发现,沅陵境内有动植物类药材1826种,属国家和省级重点药材45种,珍稀药材69种。沅陵县因地制宜,提出了百亿中药材产业链的发展目标,着力探索推进中药材产业一二三融合发展的新路径、新业态、新模式。
去年以来,沅陵县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县委部署要求,积极主动作为,找准人大工作着力点,持续聚焦“中药材综合开发利用百亿产业链”目标,从体系、规划、药企、基地、地标、康养、人才等7个方面锻打“人大链条”,发力推动全县中药材全产业链开发取得明显实效,以人大之为助促沅陵荣获了省政府督查综合奖。
在组织保障体系上发力。一是积极参与成立沅陵县中药材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组成由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振华任链长、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泉春和原副主任田官武任副链长的中药材产业链指挥部,同时派出人大精兵强将,与林业、农业、财政、仙门林场等部门组建工作专班,下设办公室、基地建设、品牌创建、财务管理等4个专项工作组,同县林业局中药材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合署办公。各乡镇成立了相应工作机构,明确由乡镇人大主席牵头,产业专干具体抓的工作体系,并出台考核奖惩机制和追责问责办法强化工作推进。二是督促政府出台《沅陵县中药材综合开发实施方案(2021-2025年)》《沅陵县中药材综合开发奖补办法》《沅陵县中药材综合开发验收方案》等文件措施,明确各方责任、资金来源和用地需求方式等硬举措。三是帮助建立中药材种植与产地加工技术、饮片炮制、中药制药等研发和技术服务平台,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建立中药材质量认证体系,培育中药材技术服务中介机构。目前,经县人大常委会组织协商,聘请了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湘枳生物公司、湖南鸿利药业等校企专家担任示范性种植基地的科技顾问,开展中药材种植管护技术培训。四是充分发挥财政监督职能,出台专门审议意见,要求政府每年整合2000万元以上中药材产业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中药材种植、加工、集散市场创建、科技研发、人才培养、品牌打造等全产业链建设,同时实施中药材产业项目启动资金贴息等金融政策支持。
在规划引领布局上发力。坚持规划先行、规划引领,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振华带队赴省中医药大学走访交流,签订合作协议。省中医药大学专家教授经过四个多月的实地调研、征求意见,科学编制《沅陵县“十四五”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划》。《规划》包括产业发展基础、发展总体目标与思路、产业布局、产业发展重点和保障支持措施5个部分,精准分析沅陵中药材产业资源优势和特色,以问题或短板为导向,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定位,谋划发展布局,全面构建出沅陵中医药健康产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完整链条蓝图,推动沅陵中药材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
在龙头示范引领上发力。一是发挥本土现有龙头企业、种植大户及中医专家中人大代表的作用,6名人大代表示范带头成立沅陵中药材产业协会,吸收全县152名中药材大户、企业加入成为产业会员。协会成立以来,积极发挥服务、协调、桥梁和纽带作用,推进沅陵中医药产业融合、创新、协同发展。二是发挥本地企业届人大代表的优势,与政府共同发力,为需求对接、交流洽谈提供平台和机会,力求利用3-5年时间,对内扶持培育本地2-3家龙头企业,对外招商引资2家知名药企,对上争取1-2个中药材产业建设项目,力争涵盖中药材种植、加工、制药、营销、药养康养等全产业链。三是不断发挥人大代表领头雁作用,支持人大代表提高中药材生产组织化水平,鼓励种植户中的人大代表先行推行“企业+基地+农户”“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等开发模式,实现药场种植与企业无缝对接,推动中药材从分散生产向组织化、订单化生产转变。
在打造中心基地上发力。一是充分调动代表积极性,开展调研论证,确定以“两黄一石”为主力药材,辐射怀化市及周边市县其他中药材,着力打造武陵山片区最大的中药材集散中心;同时同步规划建设中药材交易市场一条街和国家级中药材储存、物流基地,引导产销无缝对接。二是坚持长短结合立体化种植,重点培育“黄柏、黄精、石菖蒲”三大基地,逐步建成5个中药材之乡、20个种养示范基地、50个千亩专业村、500家种养合作社,力争在五年内中药材总面积达到30万亩,其中黄柏20万亩。今年经过验收,黄柏新开发面积已达2.4万亩,超额完成县委、政府2021年下达任务的一倍。三是培育和管护好现有药场基地,完善大户承包经营基地机制,打造移步换景的生态型药材基地,坚持生态种养、标准化生产和产地加工技术规范,开展重点药材品种核心种植区土壤和药材有效成分检测等研究,保证中药材品质治理,保护药农利益,推动中药材综合开发利用成为乡村振兴主导产业。
在打响地标品牌上发力。专题听取政府工作报告,助力打响“沅陵黄柏”品牌。沅陵县政府充分吸收常委会组成人员审议意见,明确打造生态黄柏和中草药生育保健两个品牌,其中将充分发挥“沅陵黄柏”以皮厚质优药物成分高及曾连续三年蝉联湖南省农博会质量金奖的优势,借助沅陵黄柏、石菖蒲等中药材列入湖南省道地中药材核心产区的东风,重点打造“中国生态黄柏”之乡,积极申报国家地理标志,强化“沅陵黄柏”质量标志体系建设,挖掘品牌文化内涵,主动对接大市场、医药企业、专业平台媒介等,赋予“沅陵黄柏”品牌更多内涵和认同。
在康养旅游融合上发力。一是开展专题调研,鼓励支持相关行业人大代表将中药材纳入居室园艺及园林景观创意设计,培育中药材健康休闲、中药材种植、药膳保养及生态旅游相结合的融合发展新业态,合理打造一批药养、康养综合体和生态旅游体验区,扩大中药材需求市场空间。二是对接全县生态文旅融合百亿产业链,发挥人大独有优势,通过专题调研、代表小组活动建言献策,助力政府按照产业集聚、错位协同、融合发展的原则,整体构筑“药养康养服务核心区、城市药膳康养旅游圈、全域医养药养旅游产业集群”多点发展的格局。
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发力。一是依托人社、农业、职校和中小企业服务平台等人才培训机构,推荐优秀人大代表参加中药材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从业人员培训,最大限度发挥人大代表示范引领作用。二是鼓励药材加工、种植企业加强与科研院所、高校和行业企业合作,大力培养和引进中药材产业领域各类“高、精、尖”人才,督促政府每年在招录中拿出一定的比例招录一批中药材专业人才,为全县中药材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人才支撑。三是派出人大精兵强将直接参与到中药材产业链的打造中,发挥人大原领导班子的工作经验,充分彰显“退职不退责”的人大担当精神。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网站APP二维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