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当好参谋助手,做合格立法人
时间:2016-07-25 10:34:57点击数: 来源: 怀化人大

当好参谋助手,做合格立法人

 袁文勇 

  2015年3月1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2016年3月30日,湖南省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正式批准怀化等六个市州开始行驶地方立法权。从此我市开启了地方立法崭新的征程。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需要发挥立法的引领、推动和保障作用。然而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更需要专业的人才。地方立法人作为一个暂新的群体应运而生。

张德江委员长在一次立法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按照政治坚定、业务精通、务实高效、作风过硬、勤政廉洁的要求,努力打造一支门类齐全、结构合理、专业素质高的立法工作人才队伍。”实际为立法人职业共同体的形成指明了方向。2015年底,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作为一名由司法系统转入立法系统的新人,起初的感受是无比神圣却又迷茫。神圣是因为这是一份神圣的事业,迷茫是因为自己虽学了点法律,但对于立法工作却还是一个门外汉,因而倍加珍惜学习的机会。2016年3月赴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跟班学习,带着求知的渴望,在工作学习中耳濡目染立法人严谨的工作作风、专业的职业素养、高超的业务能力、负责的工作态度等。这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合格立法人的标准也越来越清晰。

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

一是要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最根本的保证。立法工作涉及根本性的问题具有明显的政治性,必须加强和改进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过程。不断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高远的理想信念更好地践行到实际地方立法工作中去。对于重要立法项目、立法中的重要问题及时向党委请示汇报。二是坚持以人为本,立法为民。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发自内心的拥护,法律的力量来自人民自觉的遵守。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法律制度才能深入人心。地方立法工作同样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必须始终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三是要坚持“两学一做”与地方立法工作相结合。既要努力学习党章党规,学习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争做合格党员,又要努力学习法律知识,学习社会知识,争做合格立法人。因为不懂法立不了法,光懂法立不好法。推动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立法要以人为本,立法为民。立法工作具有全局性、综合性。立法人要始终站在全局高度,具有改革精神。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把握立法工作规律,以严谨工作作风立良法。切实担当起地方立法这项综合性极强的工作,在法规立项、起草、审议、修改、表决等各环节上发挥好主导作用。

二、务实高效的职业素养

    一是要精准定位。进入立法队伍首先要树立立法人观念,建立职业共同体。立法人不等于立法者,根据我国立法法的规定,立法权属于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归根到底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立法人要给自身精准定位为立法参谋与助手,不缺位不越权。二是要培养求真务实的品格。善于发现问题,坚持针对问题立法,立法解决问题,突出立法问题导向。善于调查研究,吃透两头,兼顾国家法律和其他地方性法规及规范性文件。既不碰触国家法制统一的“高压线”,也要保持地方特色的“生命线”。善于听取意见,坚持开门立法,立法为民。三是要敢于担当有所作为。立法工作千头万绪,利益纠葛错综复杂。立法人要坚持原则,秉持公义,坚决抵制部门和地方利益法制化,保持独立的思想、鲜明的态度和对权势的平视,对世俗的孤高,对弱者的怜悯,而不能在权势面前唯唯诺诺。同时,又要注意工作方法与技巧,加强沟通与协调,要霸的蛮、耐得烦,做好矛盾纠纷的化解工作。四是要具有奉献精神甘当幕后英雄。立法人不同于作家、学者等可以在自己的作品上署名,收获荣誉与光环。一部法规公布实施后,人们并不知道立法人是谁。立法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立法人须具备淡泊明志的无私奉献精神,守住清贫耐住寂寞甘当幕后英雄

三、精益求精的业务能力

    立法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与人民利益息息相关,务必具有精湛的业务能力一是要提高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的能力和水平。每一部法规都是一定时期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特定写照,立法人必须树立大局意识,全局观念,从小处着手,从大局着眼立法是高精尖的工作,从事立法工作必须要善于思考,善于钻研。法律的生命在于经验,必须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善于积累生活经验,运用理论和战略思维解决立法中实际问题。二是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和专业知识功底。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搞好立法工作,必须要有过硬的业务能力。具备基本法学素养,掌握立法工作的基本技能与工作方法。熟悉地方立法工作的具体流程。使制定出的每一部法规都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三是要狠抓学习,坚持不懈进行知识更新。法律法规调整的范围千差万别,且调整对象日新月异,立法人必须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努力成为一个不落伍不掉队的立法领域行家里手。以深厚的法律功底和勤学善思的良好习惯,把握经济社会发展最新态势,着力提高地方立法质量常学不懈,常学常新,能够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引领新发展四是要提高协调能力。立法先“立”人,立法人务必注重沟通协调能力的培养。立法是一次权力分配再分配的过程,是在矛盾的焦点上划一刀。各部门都高度关注,寸土必争。所谓市井百态,众口难调,立法人要善于求同存异,异中求同。努力在不同意见中,寻找结合点。即使没有结合点的,也要努力寻找平衡点。既要照顾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又不能忽视少数人的利益,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如此才能求得立法最大公约数。使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具有较强的执行性,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五是要有良好的文字功底和口头表达能力。法规从调研到审议修改,涉及大量的报告需要立法人撰写,涉及众多的主体需要协商征求意见。而报告质量的好坏以及协商成果如何都与法规质量息息相关。尤其法规修改“如切如磋”,加工“如琢如磨”,真可谓字字读来都是血。我国立法工作形势已经从有没有,到好不好转变,以后更要添加“美不美”的标准,故对于标点符合的使用也应予以高度重视,使制定的法规如一幅幅完美的作品,经得起群众与历史的检验。这些都对立法人的文字功底和口头表达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四、勤政廉洁的工作态度

    一是要热爱立法工作,兢兢业业。兴趣是最好的导师,有爱的工作才是生命的具体化。带着热情去工作才会有意义、有乐趣、有价值。法是社会的公器,法规就犹如产出的产品。那么法工委就比如“作坊”,立法人就是“作坊”里的“小工匠”,要带着热情边干边学,边学边悟,精益求精,发扬工匠精神。二是要作风过硬,廉洁自律。良好的作风是抵御消极腐败现象的重要保障,而保持清正廉洁则是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任务,尤其是当下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的大背景下。立法工作涉及各种利益的原始分配,立法人务必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各种利益风暴面前能够站稳脚跟,树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远大抱负,真正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是要服从安排,认真履职。立法是集体的行为,法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而不是某一人的恣意妄为。从事立法工作,要自觉服从组织安排,不好大,不喜功,不纠结个人建议采信与否,认真履职做好份内事情。是要尊重立法规律,按规律办事。正如马克思所说:“立法者应把自己看作一个自然科学家,他不是在制定法律,不是在发明法律,而是在表述法律。”这就要求立法人牢固树立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观念,不唯书、不唯上,说真话、道实情。从事地方立法工作,必须从基本国情省情市情出发,尊重立法规律,按规律办事。怀化的立法就要有怀化的味道,既要克服立法脱离实际、难操作、无实效的现象,又要克服良法劣运行,在执法中变样。

立法,是为天下立规矩,为社会划准绳。如源头之水,正本清源方能源远流长。良法是善治的前提,立法人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必须以实际行动践行“当好参谋助手,做合格立法人”的要求,为建设法治中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